發布時間:2024-12-13 16:20:00作者:濟南熱力集團
“最妙的是下一點小雪呀。”盼啊盼,12月13日,濟南終于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雪景美,雪天寒。不過,在濟南,即使風雪寒,溫暖亦可期。連日來,濟南能源所屬熱力集團把保供熱、保民生作為頭等大事,發動各部門上下聯動、積極作為,全面做好各項保障工作,確保熱源足、運行穩、“后勤”及時高效。
伴隨著汩汩而流源源不斷地供應到千家萬戶,城暖了,民心也在不斷“升溫”。
熱源充足:“外援”入濟,熱源供應更加綠色環保
濟南熱力集團供熱開戶面積2.68億平方米,共有近190萬戶用熱居民,這是濟南熱力集團需要保障的“民生”。如何做好如此大體量的供熱保障,充足的熱源必不可少。
濟南熱力集團生產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冬采暖季,以石橫電廠、黃臺電廠、章丘電廠、東城智慧熱源等余熱構成主力熱源。全部熱源經由8000余公里供熱管網、3200余座供熱站源源不斷將“熱力溫度”送到千家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冬供暖季,東城智慧熱源余熱實現了擴容,目前東部城區1900萬平方米范圍內的用戶供熱。而在西部城區,從80公里外的泰安肥城石橫電廠“出發”的汩汩熱流也翻山越嶺,穿越平陰縣、長清區、市中區后,抵達濟南市劉長山路上的中繼泵站,目前,已為29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的居民用戶供熱。
電廠余熱、工業余熱替代燃煤熱源成為基礎熱源,這表明,綠色低碳、清潔高效用熱正在成為濟南的“新標簽”。
熱源向“綠”行,供熱技術也在不斷革新。據悉,截至目前,濟南熱力集團已完成了360座換熱站、1座能源站的大溫差機組改造。改造后,增加的吸收式熱泵機組可進一步降低回水溫度,確保在管徑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供熱管網的輸送能力、釋放更多熱量。
運行平穩:數智引領,實時監測調整全市供暖數據
“濟南終于下雪了。”欣賞雪景之余,不少市民不免擔憂:“雨雪天氣氣溫下降,供暖情況是否有保障?”濟南熱力集團給出肯定的答案。能做出這樣肯定的答復,得益于“智慧供熱大腦系統”的應用。
在集團智慧供熱調度指揮中心,可視化智慧大屏上清晰展示著全市縱橫交錯排列的供熱管網,并實時展示各類供熱數據。這是全國供熱行業首個全產業ERP系統,依托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端技術,形成在熱源、管網、換熱站、樓宇、終端用戶的綜合數字化供熱指揮調度平臺。
依托這一智慧平臺,海量數據的查詢、統計、分析、監控實現了全方位、多視角、自定義。比如,打開熱用戶監測界面,可實時監測全市3200余座換熱站的供暖量、循環水量、采暖溫度、閥門開度等數據列表。再如,無人值守的換熱站,數據每2分鐘上傳一次,借助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自控管網平衡,確保了供熱系統的穩定運行。
不僅如此,“智慧大腦”如今已建立供熱系統全過程“數字孿生”模型。數控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孿生’模型的建立,可顯著提高供熱系統運行調度的科學性、安全性、可靠性”。
此外,ERP智慧平臺還與天氣預報同步,能夠在降溫前24小時系統做出自動預警提示,預設降溫后所需熱負荷數值,趕在寒潮前提升管網溫度。
“后勤”給力:多方聯合,管家式服務精準破解用熱難題
沒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無缺的,供熱保障同樣也是。8000余公里供熱管網難免會出現故障、190萬熱用戶家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少量“不夠熱”“太熱了”等問題。面對降溫天氣,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后勤”保障十分必要。
近年來,為確保多路熱源平穩運行,濟南熱力集團借助人員和無人機設備,通過線上線下兩條渠道,加大對一二次供熱網的巡檢力度和頻次;同時,搶修隊伍24小時待命,確保問題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理。
在加強供熱保障能力的同時,濟南熱力集團全面暢通問題反饋渠道。在濟南能源集團96969客戶服務熱線,200余個“溫暖”座席24小時在線“問暖”。此外,96969熱線還上線了“急速人工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專屬保障,上線了智能客服功能,用戶還可以對智能客服對話,線上辦理報停、復熱、信息查詢等業務。
客服接聽電話,了解用戶用暖難題;供暖管家隨時待命,上門解決問題。進入供暖季,集團近千名供暖管家堅守在守暖路上,借助“黑科技”手持一體機,走家訪戶,深入一線為用戶“驅寒送暖”。
歲暮天寒。濟南熱力集團正用全力以赴的行動,讓每一位熱用戶“歷冰霜、不變好風姿,溫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