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11 15:10:00作者:濟南熱力集團
濟南熱力集團生產管理部調度員是做什么的?2.68億平方米的供熱面積,8000余公里供熱管網,3000余座換熱站,每天讓上游熱量順利通過熱網平穩輸送至千家萬戶,是生產管理部的核心業務,也是調度員工作的日常。在濟南熱力集團智慧供熱調度指揮中心,可視化智慧化大屏上清晰呈現著濟南熱力集團8000余公里供熱管網分布情況,同時實時滾動更新著各類供熱數據。熱網的平穩運行關系到千家萬戶,而這里是整個熱網平穩運行的大腦。
2024年,是濟南熱力集團生產管理部副總經理關銳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第十一個供暖季,外網巡檢工、高壓站運行工、現場施工員、調度員……36歲的他一直堅守在生產運行一線,談及熱源運行狀況、管網溫控、異常數據監控,關銳侃侃而談,好像有說不完的話。然而說到下班后的生活,關銳坦言:“我是一個很宅的人。幾乎就是單位、家兩點一線,不大出門,話也不多。”
“從管網冷運行開始,我們其實已經進入‘戰時’狀態,一直到供暖結束,生產調度崗位要保證24小時有人,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關銳說,“冷運行階段,雖然管網沒有熱源輸入,但也可能出現管網注水后,個別供暖設備設施有‘跑冒滴漏’的問題,一旦發現需及時調度處理。”
從冷運行切換到熱運行是關銳最忙碌的時候。提及工作的辛苦與忙碌,關銳從e人切換成i人,只是簡單幾句話概括了供熱初期的忙碌。
但是從只言片語中,仍然能復刻出供暖初期的生產管理部——調節上游熱源的供給量是個“技術活”,既不能讓熱量如洪水般洶涌而至,使整個管網在重壓下陷入運行的混亂與失衡;亦不能如涓涓細流般稀缺,導致千家萬戶的供暖效果大打折扣。專業知識扎實,加之不斷學習,e人性格附體的關銳,不斷與上游熱源提供企業溝通,努力尋找著熱能需求的最優解。
同時,關銳和同事們還需要對管網參數進行監測,及時察覺偏差并與上游及各單位(部門)聯系交互調整。每天還會對各單位(部門)站點進行調度篩選排名,促使各單位(部門)對有偏差站點分析調整,并參與應急工況調度,如在突發漏水等情況時與搶修單位緊密協作組織搶修,以保障供暖系統平穩運行。
那段時間,電話鈴聲此起彼伏,似催征的戰鼓,一個接著一個,未曾有片刻停歇。關銳幾乎吃住都在單位,高強度工作在他身上留下了鮮明的印記:嗓子在頻繁的溝通中變得沙啞;頭發在忙碌與疲憊中凌亂;而那眼睛下方濃重的黑眼圈,訴說著他的堅守與付出。
眼下,管網運行雖然已經進入平穩期,但是關銳仍然沒有絲毫松懈。每一個夜晚,在萬籟俱寂之時,他總會習慣性地打開手機,看一眼熱網數據,沒有異常后才能安然入睡。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尚未穿透黑暗,他便又在生物鐘的驅使下,本能地伸手拿起手機,再次查看熱網數據,仿佛這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數智化進程深刻影響著關銳的工作。以往,在供暖初期海量調度指令的傳遞分發,猶如一場艱難的“人肉戰役”,調度員們只能依賴電話或鍵盤,逐個與換熱站進行溝通交流,其艱辛與繁瑣超乎想象。
“以往,調度指令的下發很難實現批量化,只能一個換熱站一個換熱站地溝通。”關銳說,集團搭建的ERP平臺推動了生產運行工作質的提升,如今調度員結合系統數字化,加入更多運行分析,監控數據變化與差異,進而進行更具指導性的調度。“比如,數據參數變化較大往往意味著運行中出現如熱源波動、管網泄漏等緊急突發情況,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及時發現并應對問題。”